• 潘兆安乃是中医攻邪派岭南支系潘氏中医世家第四代传人。他自小聪明好学,跟随太祖潘文琦学习祖传中医,望闻问切,看病诊脉,中医技法及中药配伍炮制,对症用药,甚得祖上真传,十多岁就可以协助父辈为来医馆问病求医患者做药童执药,有时医生忙时还可以帮忙刮痧拔罐、艾炙、放血等辅助性工作。十八岁便出徒从医。二十七岁就成了太平军天王洪秀全御医。太平军在永安州(现广西蒙山县)封王建制,光明街潘氏医馆成为太平军战时医院。由潘兆安主持用攻邪派独门秘方制作的创伤特效药《潘氏跌打丸》,成为太平军将士随身必须携带的创伤急救药。在那个缺医少药的环境下,极大地减少了战争伤亡,为太平军北上取得胜利奠定基础。 潘兆安在担任洪秀全御医期,看到天王日理万机,公务繁忙,身心疲惫。便从祖上医案中挖掘整理出一副补肾壮阳药丸给天王洪秀全食用,见效快,效果好,深得天王喜爱。但洪秀全是一个好酒好色之徒,便命潘兆安炮制一种补肾壮阳药。而当时洪秀全及太平军将领平时饮用的是本地米双酒,酒度较低18一25度之间。为此,兆安公也只好将原补肾壮阳药丸配方进行适度添减,组成合理酒方。并专用家族酒房用中药制作的酒饼生产35度米酒(本地称为米三花酒)作酒基,在恒温地下酒窖窖藏,去邪火,从而达到固本培元、滋阴壮阳、气血双补、通经活络、延缓衰老,且无动物、无矿物、无激素,低度纯天然植物药养生酒。 洪秀全自饮用此酒后,神清气爽,精神百倍。日间久坐处理军机政事不疲劳,夜间还能御女无数,龙精虎猛,容光焕发,被太平军将士誉为神奇。并被洪秀全作为在战场立军功将士的御赐品。 潘公平养生长寿酒配方,来源于祖上积德。蒙山潘家人的先祖原来生活在广东惠州的大海边。明末清初两朝交替之际,善良老实的潘家先祖收留了一个慈眉善目的流浪老人,并视为亲人,这个老人跟随潘家人生活了很多年,平时还百般刁难收养自己的潘家人。潘家人都不以为然,认为老人肯定遭遇了什么不幸的大事,心里不痛快,也就不跟老人计较。到了后来,这个流浪老人觉得自己的阳寿不多了,就把自己的身份坦露出来。原来他曾经是在明朝皇宫供职的御医。明朝灭亡,自己无处可去,就四处流浪,没想到得到好心的潘家人收留,自己经常为难潘家人,就是考验潘家人是否真正那么善良。说完这些,他便将自己的毕生所学的医药养生知识和技法方药全部传授给潘家人,这当然就包括这个能成为皇家里面的养生长寿酒配方。潘家从老人那里传承的技法方药,其中一个叫“潘公平跌打还魂丸”的已经于2014年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列入自治区级非遗保护项目;     皇宫里需要的药物是各种各样的,毕竟皇宫里男女老少都有;但是对于养生长寿酒,其中一个重要的功用,是需要满足皇帝、皇子应付嫔妃众多这么一个情况。所以需要这款养生长寿酒具有明显的补元、提气、活血、壮阳等的功效。潘家人大约是1810年左右,从惠州的海边到了广西中东部大瑶山东麓的永安州(现在的梧州市蒙山县)定居。1851年9月--1852年4月,在桂平金田起义的太平天国攻占永安州有半年之久。太平军与清兵之间战斗连续不断,伤病就医者众多。潘家医馆当时是永安州最大的医馆,在治疗太平军伤病将士方面自然也是首当其冲。太平军临近撤离之际,天王洪秀全亲书“神医大国手”并叫巧匠刻成牌匾送给潘家医馆,并且带走潘家医馆馆长的第一传人即大儿子潘兆安,命其为自己的随身“御医”。从此,蒙山医馆就已经被称为“神医”或“大国手”。